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热点评!【IPO金选】拟上创业板 众捷汽车扩产遭质疑

来源:金融投资报    时间:2023-05-25 12:53:07

金融投资网记者 林珂

上周上会的10家企业中,安邦护卫首发上市申请被暂缓审议,思必驰则是不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或信息披露要求,未能通过上市委会议。最终,其余8家企业顺利过会,周过会率回升至80%。

本周,共有8家企业上会,其中苏州众捷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众捷汽车)、深圳市鑫信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鑫信腾)等两家企业备受业内关注。


(资料图)

众捷汽车募投项目遭质疑

众捷汽车主要从事汽车热管理系统精密加工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汽车空调热交换器及管路系统、油冷器、热泵系统、电池冷却器、汽车发动机系统等汽车零部件。此次公司拟登陆创业板,5月18日将上会。

从众捷汽车募投项目来看,数字化智能工厂建设及扩产项目拟投入28539.33万元,建成后可实现年新增4144万件(套)汽车零部件生产能力。从项目介绍及效益预测来看,如按公司预期实现利润,将直接翻番现有利润,但能否顺利实现预期利润?业内认为存在明显不确定性。

就众捷汽车产能利用率来看,经过2021年小幅回升后,2022年公司产能利用再度下滑至86.3%。而此次募投项目将原有产能扩大近五成,如销量不能明显增长,产能利用率或将继续下滑。有市场人士质疑指出,公司产能利用率并不饱和,扩产的必要性值得商榷。如新增产能形成更多无效产能,加之产能增加后带来的管理费用等增长,会进一步拖累公司业绩。

此外,众捷汽车不愿先行建设募投项目也遭到业内诟病。公司在招股书中表示,在募集资金到位前,如公司根据实际情况先行使用自筹资金对上述项目进行投入,则募集资金到位后以募集资金置换预先已投入上述项目的自筹资金。募投项目中,新建研发中心项目拟投入5660.66万元,而截止2022年末,公司货币资金已达到1.11亿元。从募投项目来看,公司完全有能力对募投项目进行先行建设,但公司却未这样做。有市场人士认为,公司不使用自有资金先行建设的原因很简单,如果用自有资金投入项目后,如不能顺利上市融资只有自己埋单,故公司迟迟不愿建设募投项目。

客户过于集中也是众捷汽车的潜在风险点之一。

2020年-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44325.58万元、59336.42万元、71329.31万元,其中向前五名客户销售额占销售总额的比例分别为77.71%、65.00%、62.28%,客户集中度处于较高水平。公司也表示,如果下游行业景气度出现下滑、全球范围内的汽车零部件采购需求收缩,主要客户的订单量和公司与其的合作关系均会受到冲击。若下游客户出现经营问题或对公司产品的需求下降,公司在短期内又无法找到新客户进行替代,可能使公司订单减少,从而对公司的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鑫信腾经营业绩开始下滑

鑫信腾深耕智能制造装备领域多年,是一家专注于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化设备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核心产品主要包括整机测试设备、模组测试设备、组包装设备以及线体自动化设备。公司将于5月19日上会闯关创业板。

从业绩来看,2020年-2022年,鑫信腾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2461.78万元、37768.66万元、37698.77万元,其中2021年、2022年同比增长分别为16%、-0.18%;同期实现净利润2504万元、5298万元、5322万元,其中2021年、2022年同比增长分别为111%、0.4%。可以看到,公司业绩在2022年几乎停滞。值得一提的是,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019万元、5850万元、5110万元,其中2022年同比下滑幅度达到13%。从更能体现公司实际盈利的扣非净利润来看,实际上公司业绩已开始明显下滑。

鑫信腾扣非归母净利润明显下滑,究其原因,第一大业务收入下滑以及毛利率下滑都是影响其业绩的重要因素。公司第一大业务自动化检测设备产生长期占据公司超七成的营收,而该业务收入在2021年小幅回升后,2022年便出现超一成的下滑,并低于2020年水平。此外,从毛利率角度来看,单体自动化设备、线体自动化设备2022年毛利率水平均较2021年下滑超过6个百分点。

从盈利能来看,鑫信腾和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差距也在拉开。

招股书显示,2020年-2022年,公司综合毛利率分别为40.76%、45.77%、40.14%,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毛利率平均值分别为50.95%、48.7%、46.43%。虽然同行平均毛利率也在下滑,但下滑相对平滑。鑫信腾近几年毛利率表现则剧烈波动,2021年出现短暂回升后,2022年出现超过5个百分点的下滑,与同行差距较2021年明显拉开。

未来行业竞争加剧,或将给鑫信腾带来更大的业绩压力。从自动化设备行业看,国外厂商凭借其技术优势在行业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国内厂商由于技术积累相对薄弱,但受市场拉动和政策支持的影响,发展速度较快,各企业处于争夺市场的关键阶段。同时,由于我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前景广阔,新进入者投资意愿较强,未来行业竞争不论是国外厂商还是国内厂商,甚至新进者,都将导致行业进一步加剧。

X 关闭

推荐内容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15-2023 今日机械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3005074号-40   联系邮箱:5 85 59 73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