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1、严重剧透/揭秘,建议观影结束后阅读;
2、电影信息量很大,笔者能力有限,文章冗长而杂乱,但基本上包含了笔者所有的想法。
“火车就是这样,甭管谁在车上,死了,伤了,谁在铁轨上躺着,拦着,都要一直跑,不到终点,就不停下。”
(相关资料图)
“人人都有和自己的矛盾,都要面对自己的另一面。”
“......哥哥觉得远方的妹妹应该长大些了,就又做一个大一圈的娃娃,套在原来那个的外面,就这样,妹妹每长大一点,都会套上一层新的套娃。”
列车员缓缓地说道,年迈的她温柔地回顾自己的人生旅途,从容地迎向了必然会到达的终点站——死亡。
以上便是电影《玛特罗什卡》主要讲述的内容,看起来似乎只是一个关于回忆的普通故事,然而,导演/编剧凭借其高超的叙述技巧,绝妙的情节安排,独特的人物形象塑造,合情合理的细节暗示,以及生动形象的隐喻,将电影推上了更高的层次。
一、叙述技巧与情节安排
作为一部以主人公一生的回忆为主要内容的电影,《玛特罗什卡》的回忆部分并没有采用传统的从主人公年轻讲到老的叙述方式,而是运用了一点叙述性诡计,将主人公列车员的一生浓缩为发生在一趟从莫斯科(影片中写作莫索科)开往北京(影片中写作北市)的长途列车上的一起案件,将主人公人生中的重要人物本应发生在不同时间段的经历平行地安排为这趟列车上不同乘客在同一段时间内的经历,并用大量的细节暗示将这些平行的故事按照一定的顺序串联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玛特罗什卡》在发布时有意分为了上、下两集,上集由案件发生后列车员向地勤人员讲述案件经过引出回忆,主要平行地交代了列车上四个包间的乘客的背景,以及在上车后一段时间内的活动,为案件的发生做铺垫。下集,抢劫案发生,不同的人物由此迎来了命运的转折,做出了人生的选择,最终走向了各自的结局,然后回到现实,通过列车员与警官的对话揭开整个故事的真相,使情节脉络更加清晰,形成完美的闭环。
二、人物形象的塑造
《玛特罗什卡》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最大的亮点莫过于将人物与自己的矛盾具象成了两个人,在经过一系列事件后某一面占了主导,人物做出选择,从而达成与自我的和解,走上某一条道路。这种方法很直观地展现出人物在面对现实以及面对自己的另一面时的纠结与挣扎,从而使观众更容易走进人物的内心,理解人物的选择。同时,电影开始并未交代这一点,而是通过每两个人共用一张火车票、不断在实景与镜像之间切换以及两人之间不断强调彼此不分你我等细节对这一点进行暗示,在接近尾声时才点明(演职员表再次强调),使人恍然大悟。下面对这四个人物进行分析:
1、鐘向艟、童童——金向舟(女主父亲)
年轻时的金向舟是个有着音乐梦的穷小伙,最大的梦想是买一把吉他来玩音乐。可是,他的父亲是一名赌鬼,他每天辛苦干体力活也没能将父亲欠的债换上。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听说在中俄边境当“倒爷”很赚钱,但他连本金都没有,商家也不愿让他这样一个老赖的儿子进货。这时,金向舟的女友因家庭条件原因与他分手,但出于好心给了他一笔钱,金向舟正是靠着这样一笔钱赚得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鐘向艟是渴望赚钱、渴望被人尊重的金向舟,而童童则是一心只想实现音乐梦的金向舟。在赚得第一桶金返乡途中,他们曾对未来的规划发生争执——鐘向艟想继续赚钱,而童童则想赶紧买吉他。然而,他们因太过招摇不幸被劫匪盯上,钱被抢了,护照被撕了,甚至还被切断了两根手指。自此,童童消失了,真正的金向舟诞生了,他意识到只有自己真正强大起来,才能不被欺负,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于是,他从劫匪做起,一步一步地创建了一个涉及多种违法交易的大型黑道组织,取名为他曾经最想得到的东西——“六根弦”。
电影中,二人的包间里写着佛教人生八苦中的“求不得”,意为世间一切心所乐而求不得之物给人带来的苦难。
2、金娴雨、金娴文——金娴雯(女主)
金娴雯是黑道大佬金向舟的女儿,名副其实的黑道千金,在俄罗斯(影片中写作俄路斯)出生。年轻时父亲遇害,自己也遭到追杀,带着伤,怀着忐忑的心,肩负振兴家族的使命,登上了回国的列车。
金娴雨是牢记振兴家族的使命,看重得与失的金娴雯,而金娴文则是心存正义与善良,看重对与错的金娴雯。最后,金娴雨无法忍受金娴文的软弱,想开枪杀死她,却无论如何也做不到,于是把枪递给金娴文,指引她开枪打死自己。最终,金娴雯牢牢地抓住了自己心中的善念,做出了让她一辈子不后悔的决定,走上了与父亲截然不同的道路。
电影中,二人包间里写的是人生八苦中的“五取蕴”,意为限制于种种物质和感受、心理、意志以及意识等等,产生错误的强烈的见解,让自己陷入痛苦。
3、仓海、水儿——曾沧海(女主丈夫)
曾沧海是金娴雯的丈夫,这一点从他称呼自己的妻子“雯”,并说妻子教自己俄语可以看出。妻子为了他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他对妻子满怀爱意与愧疚,但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离开怀孕的妻子,在异国他乡打工。在得知妻子临产时搭上了回国的列车
仓海是深爱着妻子,挂念着家庭的曾沧海,水儿以情人的身份出现,其实是向往自由,希望自己闯出一片天地的曾沧海。在回国途中,仓海时时挂念妻儿,为了养家,接到领导无理的加班电话也不敢拒绝,而水儿则不断劝说仓海做自己,去当“倒爷”,拼出自己的事业。最终,水儿表示理解仓海,曾沧海坚定地选择了家庭责任,放弃了回家的机会。后来,他的妻子金娴雯为了多陪在常年出差的丈夫身边,选择了成为一名列车员。
电影中,包间内写的是人生八苦中的“爱别离”,意为与自己所爱的人或事物离别的苦难。
4、老曾、二火——曾炎(女主儿子)
曾炎是金娴雯与曾沧海的儿子,这一点从他的姓氏,说临行前母亲给自己做俄罗斯菜,以及曾沧海用老年机而曾炎用智能机可以推测出。他是一名缉毒警察,受命潜入“六根弦”成为卧底,为警方瓦解“六根弦”贡献了大量的珍贵资料,不幸因公染毒。
老曾是牢记初心,保持真我的曾炎,二火则是染上毒瘾的曾炎。旅途中,二火想方设法逃离老曾的监督,老曾则不断地用近乎暴力的手段阻止二火。最后,曾炎的真我胜利了,他趁自己还清醒时用手铐把自己铐住,自己报了警,完成了自己作为一名缉毒警察最后的使命。
电影中,包间内写的是人生八苦中的“怨憎会”,意为与所厌恶之人或事物聚集的苦难。
电影中的其他人物,则具有极强的隐喻色彩,列车员既是女主的职业,也是她在自己的人生这趟列车上的角色;推动剧情进入高潮的劫匪,从名字可以看出他们象征着生、老、病、死,即人生八苦中的另外四苦,是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苦难,同时也逼迫每一个人做出选择,做出改变,走向人生的下一阶段;而穿黑衣的范警官,与穿白衣的地勤人员小谢,很容易让人想到黑无常(范无咎)与白无常(谢必安),他们在终点站引领列车员下车,暗示她生命的终结。
三、暗示与隐喻
可以说,《玛特罗什卡》是建立在暗示上的电影,导演/编剧所有令人诧异的设计都有在影片中进行提示,所有初看不合理的细节都能在最后得到解答。比如车厢里的无影灯与手术用具暗示主角正在被抢救,最后抢救无效死亡;每一组人物的名字与相处方式暗示了他们实为一个人的两面;不同年代的物品暗示了人物本就处在不同的时代......细节随剧情层层铺垫,真正的故事随之逐渐清晰,令人拍案叫绝。
当然,《玛特罗什卡》更是一部建立在隐喻上的电影,一个个小而精妙的隐喻,支撑起人生这样一个宏大的主题。人生是什么?人生是一趟列车,途中会有很多人上车、下车,但列车不会因此停止,直至必然会到达的终点;人生是不断与自己的另一面抗衡,不断与自己的矛盾斗争,不断做出选择,不断成长的过程;人生是一组套娃,每完成一次转折,经历一次成长,就套上一层新的,在一次次的成长过程中变得愈发完整。在人生的漫漫长路上,苦难必然存在,矛盾与抉择无法避免,而在面对现实的时候,牢牢抓住热爱、正义、责任与真我,作出令自己无悔的选择,便是成长的意义所在。在影片的最后,列车员回顾完自己的一生,笑着在终点站下车,其实就是一位度过了无悔的一生的老者,最终笑着走向永恒。
总而言之,《玛特罗什卡》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电影,虽然其新奇的构思或许会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受众面积,但笔者认为,隐藏在这样离奇的悬疑外表下的温暖而有力的精神内核,值得每一个人细细品味。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3 今日机械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3005074号-40 联系邮箱:5 85 59 73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