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这家书店每周只卖一本书 即将开业的成都店第一周卖的书是……|世界速递

来源:    时间:2023-01-06 15:49:48

2021年底引爆特装书流量的《新月与蔷薇》

四川在线记者 肖姗姗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资料图】

每周只卖一本书的一書书店,孤勇者的灵魂栖息地。

“一書”成都店

在关注“一書”成都书店的公号后,对话框会很快弹出这样一句“欢迎词”,看到前半句,觉得好奇,看到后半句,觉得很好奇。

为什么只卖一本书?孤勇者的灵魂是什么样的?相信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疑惑,甚至会觉得是噱头。但事实就是,这个书店真的每周只卖一本书,它在2023年新年的第一天悄然落地成都,并将于1月8日正式开门迎接“孤勇者”。

大约两年前,“一書书店”第一家店在天津南开大学西门内不足30平米的空间里诞生,所谓“一書”,就是一家只卖一本书的书店;去年3月,第二家“一書书店”在重庆问世;今年1月,创立不到两年的“一書书店”闯入被誉为“书店之都”的成都,将第三家店开在了商业地标所在地——太古里。

“一書”的勇气和特立独行,令人侧目。只卖一本书的书店如何生存?事实上,这个疑惑也同样困扰过“一書书店”的项目发起人、主理人水渡,在天津第一家店开业之前,他曾在公众号发表了一篇文章《2021年,我们开了一家书店》,文末,自问道:“这个书店到底会做成什么样?会做多久?是出生不久就夭折?还是能长成参天大树?这个不得而知……”

如今,“一書”第三家店即将在成都正式开业,让我们带着这些旧问题,走进新店,与水渡一起,回望“一書”的过往,探寻“一書”的未来。

2022年最火热的特装版《红楼梦》、《西游记》

不到30平的空间

梦想照进现实

“我相信很多人都拥有一个'书店梦':在一个被实木书架和众多纸质书充斥的空间里,随手拿起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在一个满是阳光的午后,坐在这个空间的一个角落里,喝上一杯咖啡,细细品读书中的句子……”有十多年其他实体业态的创业经验,从事过通讯、广告、物流、餐饮、社交、新媒体等行业的水渡,就一直怀揣着这样的梦想,他在很多年里,到各个城市出差之余,停留时间最多的地方,就是书店。萌生了自己开一家书店的念头之后,水渡在漫长的2020年春节假期里,通读了大量关于书店主题的书,他研究了世界各地书店,以此来衡量自己开书店的可能性。

“一書”成都店内景

那时,水渡在自己的母校南开大学西校门内,接手了一间30平不到的商铺,他听说这里在8年前开的就是一家书店,但因为网络电商的各种冲击不得已关张。在经历了这么小一间铺子能做什么的纠结之后,水渡决定开一家书店,同时,他也很快确认了这家书店的模式,那就是一周只卖一款书,“得益于2020年期间,阅读的关于书店主题的书中,介绍过日本东京的森冈书店,这是一家一周只卖一款书的书店,于2015年开业,店面只有十几平,却在很短的时间里,声名传遍全球,并且实现盈利。”水渡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这个模式:只卖一本书,并且一周一换。

上海译文出版社《荷马史诗》

但水渡深知,要开一家实体书店,即使成本再低,也会有风险的。于是,他与周围的同学校友、前同事,行业伙伴分享了这个想法,以众筹的方式,打开了一个书店业的“盲盒”,“一書书店”首店在曾经关张的书店原址开张。

以书为锚点的实验

“一書”不只有书

书店是开了,但要运营这种前所未有的模式,水渡说,他“累得想开骂”,“这个模式对于我来说,最痛苦的地方在于:每周一更。”这个概念最初的确很有吸引力,很多读者,在前两周时也会对这个模式给予高度的肯定和评价,并且表示每周一定抽时间来看看。但是,多数人,在后续几乎没有来过。“每周一更,需要的不仅仅是把店内的书目简单的换新,而是要考虑整个书店空间,要怎么围绕这本书做氛围呈现,而且更复杂的是,也要策划与这本书契合的活动。因此,这几乎等同于:开发新产品+小型策展方案+活动策划等等的综合体。”水渡对此用一句话来形容:“一场以书为锚点的实验。”

每周,他们会为上架的新书,制作一枚藏书印章;会为选择的书目,在书店里进行空间重构,有时将书中的场景还原,有时将书中提到的物品陈列;会围绕书选择做不同形式、不同主题的线下读书活动,包括共读会、朗诵会、演读会、演唱会、脱口秀开放麦、嘉宾对谈、作者签售……水渡直言:“在这个模式中,每周策划活动,是我对自己的另一个重要要求,所以邀请一些作者、译者,以及一些朗读、共读、分享活动,对于一書书店的生存发展来说,也显得尤为重要。”

于是,“一書书店”积极地邀请作家、译者到场做分享活动,刘勃、汪兆骞、绿茶、杨潇、陈英等都先后走进了“一書书店”;打造百年孤独主题油画展;与重庆爱乐交响乐团举办古典乐主题活动……同时,推出帆布袋、礼品纸袋、束口袋、笔记本等,还有各大博物馆的手帐贴纸胶带甚至还有他和团队为每周一本书设计的藏书印章等精美文创。

百年孤独主题油画展

选对叫好叫座的书

靠卖书真的可以盈利

但,作为一家书店,书仍然是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一書书店”一周只卖一款书,就在选品上有了很高的要求。不过水渡并没有刻意去挖空心思讨好市场。他每周选书的标准就是按照自己的喜好,“文学、历史、艺术这些主题大类。”以至于很多读者了解之后,都会关切地提出一个问题:“你们靠什么盈利?”水渡的回答很自信:“当然还是靠卖书。”听到这个答案的人,普遍的表情是:惊讶、错愕、疑问、怀疑……因为在很多人的认知里,只靠卖书很难赚钱。

“一書”成都店第一周第一本书《设计研习》

那么,“一書书店”每周都卖些什么书?用水渡的话来说,卖的都是“既叫好,又叫座”的书。“一書在选书时,很早就关注到特装书市场,也正是因为我们的独特模式,可以在某一本书上,至少进货百余本以上。”在水渡发来的资料图片上,可以看到特装版《达·芬奇传》《源氏物语》《月亮与六便士》《亡明讲史》等等、2021年底引爆特装书流量的《新月与蔷薇》、2022年最火热的特装版《红楼梦》《西游记》……“在2021年底,特装书在新媒体平台上呈井喷态势吸引着大量的流量开始,以及因特装书具备限量、稀缺、收藏、绝版、精美、高颜值、工艺复杂等诸多标签属性,使得这个小众领域逐渐开始出圈。供不应求的状况使得特装书在二级转售市场上的价格水涨船高。”水渡说,他们在这些绝版限量的特殊装帧工艺的书目上,进入得很早,因此“一書书店”每一周经常会上架一些在传统电商买不到的书籍版本,在疫情最严重的期间,“一書”两家线下门店全部停摆时,都依靠着特装书在续命。同时,水渡曾在初期确立了一个盈利标准,就是毛利可覆盖掉基本成本。“从这个角度说,一書完成得还算理想。”

“一書”成都店

第三家店开进成都

希望从99天到99年

开第三家店,店址其实有很多选择。长期以来,水渡都坚持在线上更新书店日记笔记,这个过程中,有无数的异业合作通过这些“日记”找来,而在众多想引入“一書”这个模式进入一些空间里的甲方中,就有店铺在成都太古里区域的文化公司。

“一書”文创

对于这家新店,水渡的实验心更强,他将这家店设置成只存在99天的快闪店!他在“一書”成都书店的公号里说:“在开业的第一天,就宣告了闭店的时间。”但他同时表示,希望99天结束后,可以在成都其他区域再次落户一家店,而这一家店,水渡希望能运营99年。

成都店开幕第一本书

与本土文化息息相关

值得一提的是,“一書”成都店,在2023年的第一天就开启了试营业模式,登陆的第一周,水渡选择了四川人民出版社的《设计研习》,作者是常居成都的知名设计师朱星海。

为什么选这本书?水渡说:“这既是一本关于28个品牌的设计案例集锦,又是对28个生活方式品牌的思考。其中大量的关于设计的思考,都给予人触动,让人深思。”此外,该书中提到的大量案例,均是成都本土的知名品牌,“这是我们第一周选择这本书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

据四川人民出版社介绍,《设计研习》中,朱星海以万物云、何师烧烤、远家等近30个知名生活方式品牌作为案例进行讲解,并提出了“陌生感”等原创设计理念,既可作为生活方式品牌创业者、爱好者们的手边书,也可以作为年轻设计师们的设计研习参考书。

1月8日,“一書”成都店正式开业。当天,朱星海将亲临现场,举办主题分享会。

99天的第一天,“开幕第一本书——朱星海《设计研习》”和“一書”成都店能否在“书店之都”留下属于它们的印记?未来是否可期?水渡坦言:“一本书这种书店模式,能否继续走下去,还能走多远多久,我并没有给自己太多期待,将有限的精力多投入到‘每周一更’中,反而是我更期待的理想状态。同时更加感恩的,是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每一个支持一書的人,不论是众多的一書发起人,或是更广大的群体:一書读者们,而这些伙伴,才是我和一書最宝贵的财富。”

专访——

十问“一”

一本书、一个活动、一位嘉宾

开启“一書”之路

川观:水渡您好,您是哪里人?之前了解成都的文化和成都的书店市场吗?

水渡:我是东北人,吉林的,在天津上的大学,然后大学毕业之后,也在天津,工作和创业大概有十六七年。对于成都的文化市场,成都书店市场,谈不上特别了解。只是或多或少有一些耳闻,还有就是来以前来成都出差,到过这里的书店,认识几位书店方面的朋友,不多。

川观:为什么会选择在成都开第三家店?

水渡:选择在成都开店,概括来说的话,就是天时地利人和吧。天时地利,这两个可以结合在一块儿说,一方面,因为我们第二家店选在重庆,从重庆来到成都发展,辐射运营管理的时候,相对来讲比其他的城市要便捷很多。另一方面,因为我们前些年做很多社群活动,在很多城市认识很多朋友。书店在第一年发展的时候,成都这边有一些朋友表示,可以一块儿参与,一块儿运营。所以,综合各种因素,各种的条件和契机之后,我们选择了在成都开的第三家店。

川观:在太古里这种商业氛围很浓的地方,开一家如此独特的书店,您是作何考虑的?

水渡:严格来说,我们是和太古里区域的一个文化地产公司做的一次合作。书店的店铺是公司的,我们以快闪店和做活动的方式把这个项目落地。而且,如果在成都地区,我们要在一个实体的店铺去提升一些影响,应该没有比太古里这样的一个区位和地理位置,更恰当和适合。

川观:成都是“书店之都”,这里书店众多,但关张的也很多。在实体书店举步维艰的大环境下,“一書”将如何突围?

水渡:成都是“书店之都”,这个确实有所耳闻。我也关注到了成都的一些独立书店、小中书店。相比其他城市,这里的文化氛围要浓厚很多,滋养了很多书店。的确,现在整个国内的实体书店大环境,相对来说是比较艰难,“一書”的模式,更多的是在倡导一种关于阅读、关于阅读体验的一种生活。希望用一种很综合的打法,一种全新的经营方式,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生活方式。我个人觉得,在成都,在这样一个很好的文化氛围下,我们的书店的生存不会太艰难。

川观:第一场活动,选择了四川人民出版社的《设计研习》,为什么会选择这本书?您是如何考虑的?

水渡:很巧,《设计研习》作者朱星海是我的东北老乡,而且还不只是一个省,是一个市的,本身距离比较近。同时,他所服务过的品牌以及案例,大量的都是成都的。而且朱老师常住成都,我们可以邀请他来助力我们的线下活动,还有就是本身我们就比较关注除了文学历史以外的设计领域,我们选书大体也是这样的一个范围。所以综合考虑,我们觉得可以在成都的第一周,用这样的一本书,一个活动,一位嘉宾,开启我们的“一書”之路。

川观:接下来,针对成都的阅读氛围和阅读习惯,您是否对每周的选品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和计划?比如接下来,第二周,会选择哪本书?

水渡:如果针对成都的氛围和习惯,可能我们还是需要有这么一个阶段,去了解,去习惯和掌握。针对一个城市的文化气质,每周的选品,我们会有一个大概的框架。但是我们希望每一周不仅仅是选一本书上架,更多的是希望可以配合这本书去策划一些活动。我个人更喜欢作者可以到这儿来,包括另外一些跟这本书有直接关系的,比如编辑、译者能来。

未来,我们会提前两周到三周,去明确一些内容。比如紧接着的第二周,因为临近农历新年,所以我们会选择一本跟农历年和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书。

川观:成都是第三家,您会考虑继续在其他城市开分店吗?开店的节奏和城市的选择,您心里是否有一个既定的目标和计划?

水渡:成都以外,我们肯定是有计划的。如果单纯的从一个开店的数量来讲,我原本是希望在三年的时间内开八到十个城市的,但疫情阻碍了我们的进度。所以,我们可能现在更多的一种模式是,像重庆那一家店,除了一家店,我们会去和很多文化空间合作,在这个空间当中把我们的运营,把我们的内容,把我们的活动策划成一个整体落地。在开新店的同时,我想,这样的一种模式,未来一到两年会比较多。

川观:成都这一家店,除了每周一书,您还会

有特别的文创开发吗?

水渡:当然。文创,我们每一周都在坚持做,为每一本书,设计一款藏书印章,这个是几乎雷打不动的,从开店到现在一直在坚持的。除了这个以外,我们目前有明信片、帆布包、T恤等种种,也在不断地去设计和扩展文创类型。

川观:成都在地的有很多知名作家,“一書”成都店会考虑与他们合作吗?

水渡:当然,我们很希望作家们能来到这里,做一些有收获感的分享会。我希望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把阿来、梁平、罗伟章、何小竹等老师都逐个邀请一遍。

川观:您希望“一书”在成都,能获得怎样的效果?或者说,“一书”在成都,会有什么与天津重庆不同的发展路线?

水渡:“一書”在成都,我保守一点来讲,首先希望它作为一家书店,一家实体书店、实体空间,可以长久的生存下去,可以扎根成都,长久的,不至于说开一段儿时间就关张,就做不下去了,这个可能算是一个目标。

至于说有什么不同的发展路线,其实也没有一个特别明确的设计。更多的还是说我们日常先把每一周该做好的内容,先去做好,每一场活动,每一个选品,每一场线下的活动,都有一个完整的企划,做得更充分一些。

先这样,发展看看吧。

X 关闭

推荐内容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15-2022 今日机械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40   联系邮箱:5 85 59 73 @qq.com